3月31日,殷墟甲骨文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文物局、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联合主办。来自主办单位以及河南省有关高校和文博单位的代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等共60余人参会。实验室主任刘永革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言。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发言,她充分肯定了河南各单位在推动殷墟甲骨文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此次会议对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她看来,殷墟是赓续中华文明的“必读之书”,深刻品读殷墟这本“必读之书”,目的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灿烂,而是为了从中辨明历史方位、坚定文化自信。

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介绍: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进实施,建立了甲骨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也出台了河南省贯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还成立了河南省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全面高位推动,并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来保证和推动这项工作的实施。

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北京大学教授、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凤瀚,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素,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等先后做出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镇豪表示:在古文字工程项目的带动之下,多出学术精品,培养专业学生,建设具有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保护、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复合型学科。在教育部等8部门共同推进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形势下,全国有关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考古文博范围的研究力量应文理结合,打破壁垒,进行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攻关。
